爱乐奇英语创始人
美国麻省理工博士
MIT是做一些很难的事情,就是把创意和创新融在一起,我们爱乐奇也是一样。
爱乐奇举办这个大会花了很多的心思,我在2004年从美国回来以后,一直在教育培训行业做一些服务(如产品、创意),受到的体会非常多。我们跑的学校也非常多,几乎每个礼拜都要跑3-4所学校,对中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培训教育还是比较熟悉。我们基本上是每个礼拜三、礼拜四跑学校,我们对中国教育的现状非常了解。
我们在六年前发现,光做产品、业务没有办法真正改变中国教育,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讨论,中国教育到底应该做成什么样,应该怎么做,这个其实是更重要的一些话题。所以我们在过去的六年时间花了很多的心思,请了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媒体投资人、评论家,甚至上到国家领导,像2014年请了朱永兴,是中国政协的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钟秉林先生,一起来讨论教育未来。
我们取名叫做学习力,因为我们觉得光教不行,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的能力,爱学习、会学习。所以2015年请了MIT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葛洛庞帝,这位老先生提了一个非常有冲击力的词叫“停止考试”。当时现场的很多校长、老师都被雷了一下,因为中国一千多年,从隋朝开始就是科举制度,中国恢复高考到现在还在说,突然说不考试,这个冲击非常大。尼葛洛庞帝观点非常鲜明,他觉得中国的教育已经做成了竞争,他觉得中国因为不断地在评价、排队,把教育中最宝贵的一些东西给抹杀掉了,所以他提了一个观点,中国接下来能不能没有考试,真正做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他特别在那次大会中介绍了芬兰的教育改革,芬兰基本上是十年的基础教育没有考试。
2015年时还请了俞敏洪俞老师,也是我们的常客,对我们的学习力大会特别关心。他讲到未来从现在做起,他觉得未来的教育是靠我们怎么设计,而是不靠我们怎么谈、怎么说,更多的是设计的过程中,未来的教育怎么变。
今年,最主要的话题就是AI,我今年参加了差不多十次会,基本上每次都是跟AI相关。为什么大家都在讨论AI这么抽象的词?因为我们觉得中国普通人应该在全世界来说是受AI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看一下我们的生活,早上六点钟起来的时候,可能传感器会了解你身体的状况、房子的情况,很多小的传感器都有AI的功能。看新闻,今日头条已经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标杆,今日头条全部靠人工智能给你推荐,所以你越看越多,看的越多推荐的越准,在美国也很少有这样的产品。
我现在每天出门时用的百度地图都会推荐我路线,会非常精确地告诉我,从家到公司是多少时间,外卖就不用说了,打开大众点评、饿了么都是。到天猫、淘宝原来我还用排行榜,但是现在我完全不相信排行榜,因为每个人的排行榜都不一样。原来打开排行榜是想找性价比最高的,现在排行榜是利润最高的推给你。现在负面的东西越来越多,怎么讲?比如说原来用百度地图时,原来有找地图、看地图的能力,现在这个能力交给电脑了,你这个能力就消失掉了,你原来有搜索信息、判断信息的方式,比如说哪个最火,到餐厅的时候,会首先看餐厅里有没有人,这是真的形式,假不了。如果一个很漂亮的餐厅里一个人都没有,你就担心这个餐厅是不是有问题,我不要进去。但现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你很难判断哪些信息是真,哪些信息是假。我觉得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你越来越方便的时候,但是你把很多自身的能力都外包,外包给电脑、手机、AI。
这两年之所以谈了这么多的AI,因为它的确发展太快了,像Roston公司原来这个机器走走晃晃,踢一脚就倒了,现在这个机器人已经可以后空翻,两条腿直立行走。
刚才蚂蚁金服漆远讲的,这已经是美国很专业的图像处理技术替代人类、超越人类,读医生在美国很辛苦,读完本科读医生,然后要当实习医生。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从读书到毕业,一直在读书,到38岁才当上医生。但是薪水很高,出来就是60万美金/年,这个技术如果成熟了,他前面将近20年大学的读书就白读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冲击非常大。
所有的图里,这张图是我个人看了都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因为原来说机器感有五百万个或者多少个我都无感,3天可以超越第一代,21天可以超越第二代,但是25天说,到25天以后,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个新的下围棋、下象棋的AlphaGo的学习能力到哪了。我们原来说,人的围棋学习能力最高是九段,现在说AlphaGo是20段。我那天听聂卫平在说,他说AlphaGo到年底可能是一万段。完全有一些人根本想不到的算法。为什么这么火?因为每天都有这样的东西跑出来。美国一个公司做的电动卡车,直接两三百万的卡车司机会失业,一个司机可以开三部卡车,如果再升级一下,可能不用司机就可以开卡车。变化真的很快。
有人估计,十年以后,世界上90%的工作都会被计算机替代,刚才讲到客服、医生、厨师、快递、老师,这个事情已经引起了很多社会的讨论,甚至是恐慌。
我前一段时间收到MIT校长的邮件,MIT校长不会轻易给别人发邮件,一般美国总统更换会发一个邮件给学生或者校友。MIT校长发了一个邮件,未来的工作大家都很担忧。我们现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原来的工业革命替代了我们的体力劳动,现在的AI技术替代我们以后的脑力劳动。在座的校长居多,做的很多主要是脑力活,当然也有体力活,像熊总管了几千个校长。脑力活以后归电脑管了,你管什么样的校长,管什么样的老师。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讨论真的非常多。
有乐观派和悲观派,悲观派像马斯克说的,大家不要再进一步的研究AI了,再下一步可能会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可能是无法控制的。另外一个杰出人才,哈佛的辍学生扎克伯格说的,这个没有问题,像马云一样很厉害,马云也很厉害,而且中国真正控制的就是三个姓马的,马云、马化腾,昨天我知道,百度真正的控制人是李彦宏的老婆马东敏。扎克伯格就比较乐观,觉得人只要一周工作三天,每周四个小时。
我最大的担心,我已经是快奔50的人了,已经快过了一半了,我自己觉得还可以,但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是很大的问题。我的两个孩子:14岁、12岁,现在的技术这么发达,孩子怎么培养?培养成什么人?因为我自己也是麻省理工的校友面试官,很多家长问我的时候说,潘博士,我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专业?我想来想去,你只能读计算机了,还能读什么?医生没法读了,老师也挺难的,机械制造,以后人都不跑来跑去了,都是脑电波转来转去就可以了,很难推荐孩子们可以读什么专业。真的有一天电脑会自己编程序怎么办?这不是不可能的,电脑可以写作,为什么不能编程序?完全有可能。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可能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最大的挑战,我们的孩子怎么办?而且世界变化这么快,2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教育为将来20年、30年培养人才,20年、30年以后是怎么样的,世界都不知道,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培养?这是最大的困惑。我也没有找到答案,也没有想通这个事情。
孩子怎么培养?就带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教育的问题。这个事情我们一直在讨论,也是开大会的目的,希望跟大家有更多线下交流的机会。
我觉得,现在一个叫人工智能,通过电脑、算法、大数据、互联状态,把电脑越做越聪明。我们人有一个叫人类智慧或者人类智能,这个词现在被提的很少,叫Human Intelligence(HI),现在大家都在热炒AI,把HI人类的智能说的越来越少。这是很可悲,我们在拼命做AI的时候,怎么做HI,这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AI越来越替代HI,我们人类能不能往这边走?人类HI能不能做的更好?甚至可以跟AI做一些共振,这样的智力水平才能上升。星系这么大,人类还是很渺小的,银河系有多少个太阳,大家知道吗?银河系有2000个太阳,人类的智力能力还是很弱的,人类还没有真正的跑出太阳系,完全没有办法控制,光行星上,高级的生活、智力可能可以控制星系的力量。所以我觉得,如果把HI再极大地提升,能够跟AI产生共振,这才是我们的一条有可能的道路。
我们之所以开学习力大会,我觉得AI给我们再一次证明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力。刚才回到AlphaGo那条线,为什么那条线让我震惊?主要是因为他的学习能力很强,3天可以超越第一代,21天可以超越第二代。人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研发下来,最强的还是学习能力。什么叫学习能力?Google的大脑研究专家讲了一句话,基于经验,自己去解决一个全新的任务,甚至为了这个任务做一系列的实验。我觉得这个说法跟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有巨大的反差,现在几乎所有的应试教育都是让你去解决一道题,很少的让你去发现一个问题,我自己研究过2014、2015年的高考卷子,200套高考卷子,没有一个卷子是让学生去提一个问题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更多是工业时代简单的孵化,而不是学习力。
我们在400年前已经找到了学习力比较好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提出问题,还是让学生自己激发自己的兴趣,通过实验、观察去试错。我们不管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后来创业,最大的机会还是不断地在试错,人最大的风险是你不冒风险,如果你这个人不断的有机会试错,你活的就很幸福。不要觉得你现在累、烦,其实你在不停地试错,就是你在不停地成长、不停地进步。我觉得人整个因为由于内驱(好奇心、挑战力)而产生一系列的学习行为的学习闭环,是提升学习力最好的方式。
很多人讲到了兴趣的内驱,因为兴趣而产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如何真正培养学习力?我这个故事是一张邮票,是一个很老的邮票,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儿,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因为她的邻居是一个香港人,那个时候香港人有一些香港的邮件通讯,寄信件,小女孩儿觉得这个邮票很漂亮,就有了兴趣。八十年代初,那个时候家庭收入大概只有五六十元人民币,这个小女孩没有钱集邮,动了很多的脑筋,比如说到邻居家要,拿下邮票去画,然后开始研究什么年代什么样的邮票,这个邮票是什么样的收集方式。大家也清楚,集邮在当时从考试、教育的角度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这个跟学习有什么关系?但是,集邮的过程是挺漫长的,小女孩儿为了拿到猴票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想尽了一切的办法,从9岁开始,一直在找猴票,找了七八年的时间,最终把十二生肖的邮票给集齐了。在集邮的过程中,小女孩儿锻炼了很多的分析能力,她知道什么邮票好,什么邮票成系列,什么邮票稀缺。她培养了很多其他的沟通能力,她找人要、换,去说服别人把这个票换给他。这个女孩儿后来去了美国非常好的学校,在美国学校毕业以后,在美国优秀的芯片公司留下来。在她以后的项目管理能力、项目分析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她早期的集邮的兴趣有极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我的姐姐。潘丹丹。
我和我姐姐非常幸运,因为我们的父母非常开明,在1981、1982年收集这么多的邮票是非常难的。这个可以想象,也不是人教的,完全是因为个人兴趣,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但是你在这一系列的因为有兴趣内驱的情况下,锻炼了很多的能力,你会碰到很多的困难,但是最终都变成内化你的学习力。
我觉得现在的家长太着急了,我看到了太多的焦虑、学区房,我觉得这都是没有意义的。怎么样帮助你的孩子能够找到他的兴趣,不断地把他的兴趣优化,是最关键的。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家长搞出来的,如果家长没有焦虑,没有功利,你孩子的童年幸福得多。
我自己也是一样的,自己是怎么教孩子的?也是一样的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怎么教孩子的案例。因为我觉得学习力,每个孩子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兴趣,有兴趣以后,如何真正地让他学会合作?刚才漆远老师讲了,电脑差什么?同理心,同理心怎么培养出来?通过合作能够培养出来,创造性也是通过合作能够培养出来的。我们人类要真的能生存下来,一万年前靠的就是合作,我们一个人打不过一头狼,但是我们一群人可以干掉一群老虎,这就是我们人类合作的力量。
给大家放一个小视频,我儿子大概8岁的时候,发现他有一个小的兴趣,我儿子特别会模仿。
因为我不像马云这么有才华,能唱能跳,我们公司搞团建的时候,就请小朋友模仿了一段脱口秀。里面到底什么意思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真的能够通过三天的训练把它给模仿下来。我说小朋友说不定以后能够有演讲的才能。后来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给他组队,我孩子五六年以后,跟穿黄衣服的这些孩子在一起,他们一直在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一对一不靠谱,肯定要一个团队。所以既使在做这样的演讲,一个人演讲的情况下,其实他的训练方法都是靠一个团队。这是为什么我们爱乐奇一直在做一对三、一对班的视频外教而没有做一对一,主要我觉得,中国的孩子本身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本身就比较自恋或者自负、自卑,他不太会聆听,不太会换位思考,再做成一对一,我觉得相对偏向功利了,不是十分合适的,孩子还是要放在一个团队的气氛中,刚才漆远和黄教授都说到,真正的教育还是要靠团队,我的孩子在这样一个团队里,在耶鲁大学举办的WSC也拿了奖牌,他整天带着他的宠物,把他的宠物也当作他的团队成员。这四个人一路来,他们四个人长大以后肯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这才是孩子甚至整个人类说不定以后在AI时代能够生存下来最大的因素,好奇心加团队合作。
还讲到一个事情,在AI时代很大的变化是师资的共享,自由度很高,没有这么多的考试和时间,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学,小时候可以从捏泥人的师傅实上学东西,可以做鸟等各种东西,很安全,也没有车,不怕被绑架,都是在一个大院子里,像我和我姐姐是在一个大院子里长大。现在市场变化了,但是有很多的好处,不管是老师还是你学习的伙伴,都可以产生共享。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现在解决不管是教育资源的问题还是公平的问题都有极大的帮助,你的老师可能是人的老师,可能是面对面的,可能是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也可能是机器人老师。这种混合体更加能够帮助我们的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做更好的自我。我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下面那么多的校长、老师都在做很多重复的工作,很多时间在做重复的工作,电脑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的问题。省下的时间地老师能够更好地帮孩子提问、组队、试错、不断的成长,我觉得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情。电脑可以做的都让电脑去做。
教育的发展,我们也不用那么恐慌。举几个例子,1949年,中国的文盲还有80%,那时候文盲都有80%,后来开始扫盲,读书认字。到现在文盲大概只有5%、6%,主要是一些边远地区。我们后来又做了一个工作,我觉得是非常伟大的,那时候开始我们做了一个高考的改革,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因为1976年刚刚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我父亲也是老师,那时候关在牛棚里,没有老师,一个老师要教200个学生,只有用大规模、高效率的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教案来做,这个事情前20年还是很有效果的,像我们都是高考改革的受益者。但是这个事情走到现在,我觉得应该是改的时候了,怎么改?把它改成学习力。什么意思?我想象中我的儿子、女儿不应该参加所谓的考试,他从6岁开始学什么东西?就是学会如何学习,他可能15岁就学会,他出去做创业、打工都没有问题,他可能到25岁才学会,也可以。25岁你学会了学习就可以创业了,也不存在考试、排名。我们有一个方法去判断这个人有内驱,这个人会试错,这个人会反思,这个人会总结,这个人会做团队的工作。
如果我们能界定出来这个学习力,我们整个教育的改革就有一条明路。
现在把教育分成两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我觉得都不太好,应试教育现在确实在应试,大家都在批评,但是没有解法。素质教育我看了很多,更多是学跳舞、唱歌、画画,偏技能的东西比较多。即使是这样,很多素质教育的学校里,我很少听到孩子们提问,我也很少看到老师在鼓励孩子犯错。你这个动作没有做好,马上纠正。我女儿本来想做芭蕾舞,后来被压了一只腿就压回来了,说太痛了,不学了。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标签贴在这个时代不合适,应该怎么贴?培养学习力。
我们下面哪个校长能把这个功课做完,你绝对是下面十个俞敏洪,如果下面哪位校长能够像史总,如果你能把你的孩子培养出有学习力,从六岁开始有这个学习能力,我觉得他可能就不需要上高中、上大学了,我觉得这个是既有价值。每个学校,不管是公立、私立还是网络,如果能把你的学生按照学习力来培养,这个事情对人类的贡献是极大的。
我觉得学习力其实是人类的诺亚方舟,在和电脑比较之后,如果我们的人类的HI没有被好好的培养、提升,人真的会被机器替代掉。如果人类还有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有超强的学习能力,甚至用电脑来帮助我们来提升学习能力,我觉得人类还是有诺亚方舟的。真正改变人的能力,我现在想不到,我现在能想到的,能够把人类在将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还继续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就是培养这个能力。
谢谢大家,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培养学习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