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莹—德勤中国
李家庆—君联资本
刘子迪—盈港资本
常乐—泛大西洋投资
张金—Morgan Stanley
未来的教育产业布局和战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变化和升级,那五位资深的资本运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德勤中国的卢莹女士作为本场论坛的主持人,先抛出了的问题。“首先感谢爱乐奇邀请我们来参加这样一个学习力的大会,希望我们今天的论坛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对于民办教育行业的脑力激荡。我来自德勤中国教育行业的主管合伙人卢莹。接下来可能每个嘉宾会自己介绍自己,我们长话短说,我先抛出第一个问题给张金,您也可以介绍一下最近摩根所承办的一些上市情况。我们看到2016、2017年是民办教育行业去香港、美国上市的高潮,当然在国内虽然有55家跟教育有关的情况,但大部分企业是用并购的形式上的,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想请您分析一下,过去一两年教育行业上市热火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驱动力,以及您有没有水晶球可以预测一下,2018年或者2017年会不会还是这样的势头?”
“大家好,我是张金,来自Morgan Stanley亚洲投资银行部。今天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在座的有很多都是教育界和投资界的专家,我这边更多的从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上市的角度分享我们在2017年经历的大事件。
首先从大的来讲,从2016年年底开始,整个资本市场,教育公司的上市,不管是在香港还是最近在美国的上市潮,整个市场非常火爆。大家来追溯一下整个中国教育企业到海外上市的历史,最早是2006年新东方的上市。新东方上市时候的市值大概是5亿多美金,融资额是一年1亿。之后2007年、2008年陆续有一些企业上市。第二个比较大的事情是好未来在2010年登陆整个资本市场,2010年好未来上市时,市值大约是7亿美金,融资是1.2亿美金。
最近很多教育企业的上市,我们认为背后最大的驱动因素和这两家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非常优异的表现是完全分不开的。截止到最近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已经突破了百亿美元,一个是在140-150亿美元的范围。所以整个资本市场对于教育类的公司,尤其是中国教育类的公司非常持续看好的。
这两家的公司股价在资本市场优异的表情,也是以上市以后,每个季度都能够完成他们年预期的增长。整个资本市场对这一块非常看好。这是第一个驱动因素,整个资本市场对大的教育环境非常看好。
第二,从我们这边来看,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资金链的角度,不管是在一级市场融资的角度还是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我们看到的一个趋势就是,更多的投资者把自己的资金从传统互联网的企业拿出来,更多的现在投向了包括教育、医疗、新的消费等更多的抗周期的行业里。这样也是给整个的资本市场非常旺盛的投资需求得到满足,教育类的企业上市满足了他们投资的需求。
第三,中国大的教育环境的情况,包括现在《民促法》的修正,能够带动很多民营资本进入大的教育环境,包括二胎政策的放开,导致优秀教育资源的匮乏的不匹配,也包括整个行业新的技术(如AI、互联网技术)对于整个教育的推动。
我们看到,在2017年,从去年的51Talk开始,我们Morgan Stanley非常有幸能够帮助这些优秀的企业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包括我们做的博士乐,最近做的红黄蓝等等,其实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投资者、教育行业的追捧以及长期的看好。
讲完未来,我们觉得整个行业的投资者还是非常被看好。我们从资本市场未来上市的角度,我们觉得投资者比较看好的有几个板块:
一、课后辅导。这一块是在好未来、四季教育这一波带动下的需求。前面提到大的教育环境趋势所带动下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造成了这一块的服务和投资热情。
二、未来线上很犹大的增长,包括线上、线下的转换,导致出来很多的优秀的技术企业。
三、早教和成人教育也是未来很热的。
这边也有很多的投资专家,我先抛砖引玉讲到这里。”围绕这个问题,张总做了详细的解释。
卢莹女士继续问道:“我也做了一些统计,到现在为止,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教育总市值已经超过430亿美金,这样的一个盘子在全世界也是比较特殊的。投资者可能看待教育每一个细分领域又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中间有三位投资者,先请问李总,也恭喜投资了爱乐奇。刚刚提到,在你们投资的细分领域中,您比较看好哪一块?”
李家庆表示:“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只投资教育的投资机构,所以在我们不同的细分领域里,有金融、教育、医疗,在和教育相关的领域里,我们一直有持续的关注。早年投资作业帮,后来又投资爱乐奇,一直在持续关注这个领域。但是在这些领域里,我们比较强调的是技术和内容的驱动,而不仅仅是把教育本身当作一个可以系统性资本化的领域来看待,我们并不是这样来认为的。因为,需求本身还是需要一个蛮长期的过程,需要用一种比较长线的心态来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是三年、五年,甚至七年、八年基金周期来资金来做长线的纯教育类投资,可能不一定适合。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投资用内容和技术做赋能的项目。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们比较关注本身技术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因为最近这一两年的时间里,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知识付费的流量红利,使得相当一批可能在三四年之前都不太受关注的教育类项目或者在线教育的项目,突然一下子表现出来非常快速的增长,甚至在现金流的层面上,因为本身的教育是一个现金流还不错的模式,所以让大家觉得这个事情似乎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是需要用一种比较敬畏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教育本身是一个长期持续投资性的行为,而不是一个快速消费的行为。
所以如果用快速消费行为,利用阶段性的把一些存量的需求快速收割掉,我们是作为买方,作为买方来说,阶段性一批公司的上市并不一定代表着这个市场系统性、资本化的时间的到来。尤其是美国的资本市场,每三四年开一次窗口,在这个窗口期内会有一批的公司上市,有时不管是传统还是新型的都可以上市,无非市值高低、投钱多少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融来钱之后怎么办?拿到钱之后怎么办。这是我们作为投资这个行业或者要作为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股东要考虑的问题,这个资金是否是在拿来之后能够发挥它的效应,能够真正的有一些数字,或者建立起来我被投资企业长期持续的壁垒。这是我们更关注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在这一块还是应该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长线和敬畏的心态看待对于教育行业里面的一些投资。”
李总帮大家重新梳理了一下对教育的定义,以及从李总的讲话中看到,可能偏向技术,像爱乐奇“技术+教育”的细分领域。卢莹女士将话筒转向子迪:“您投资的公司中,其实也有传统的培训行业,也有一些拥有很好的IT,加上线上、线下的渠道。培训行业市场仍然非常之大,也是很多投资者青睐的,但是它也的的确确有它自己的天花板。您觉得这个细分行业应该做一些怎么样的改变来做突破?”
刘子迪解释道:“谢谢卢莹。首先,恭喜爱乐奇教育集团成功地战略融资,也恭喜君联资本的李总。我是盈港资本的创始人,我们一直比较关注教育、医疗和消费型互联网这些与民生相关领域的投资,其实教育也是消费的一种,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大的环境下,家长对于教育的投资支出、投资意愿越来越旺盛,能力也是越来越加强。同时对培训行业的甄别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之前可能有些家长提到一个名牌就会去报名,现在也会比较多的做功课,在网上进行更多的甄别。
我们投资中也有刚才谈到的问题,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定的天花板,因为毕竟是一个大的金字塔,如果你投资了金字塔最顶部,考虑有没有机会向下渗透到最大的阶段。可能金字塔最顶端是政府普惠性教育所覆盖的阶段。为什么教育培训领域的天花板是解决的空间?
教育毕竟是覆盖民生的行业,从早教阶段一直到研究生之后,所以我们认为培训行业在全投产品上,不管是在金字塔的顶端还是肚子的哪一块,做到非常核心的产品,可以帮助他迅速在自己这个细分领域里建立一个品牌,从服务成到孩子身心提高的一个牢固形象。从这个形象,我们认为可以在小孩子的年龄层上做一个延展。比如说你做小学阶段比较厉害,有机会向幼教阶段、高中阶段进行上下拓展。因为小孩子的技能现在也从多个方面要进行提升,比如说你的数学或者英语做的好,你有机会向文化、计算机再进行拓展。我们认为教育领域从这个角度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天花板的问题。”
“今年我们是第九年出具教育行业报告,也在培训行业提到怎么样跨学科、跨地域、跨产业链,在练好自己内功的情况下,才会有所突破。在报告中也非常关注早教这个行业,因为早教现在的市场差不多都是3800亿左右,到2020年,我们预测会达到5400亿,但早教这个行业非常特点的是,也是集中度非常分散。比如说幼儿园过去不是大家那么追捧的一个细分领域,今年受投资者追捧,红黄蓝也是我们的客户,今年在美国上市。但是幼儿园前五名加起来,可能在市场上做的都不足2%。
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请问常乐,因为你也投了一些幼教类的企业,你在早教、幼儿园这个领域有一些怎么样的想法。”卢莹女士接着问常总。
“大家好,我叫常乐,来自于泛大西洋投资,我们成立到今天大概有36-37年的历史了。我们的投资规模比较大一点。
最近在幼教领域比较活跃,做一些幼教领域的投资,但是我觉得今年热也好,不热也好,我确实觉得整个行业市场的基础性比较大,二胎政策的出现,确实是有增量性,每年两三百万孩子出来,对于幼教的需求还是有实实在在的增长,我们不是在存量市场里,我们确实是从1600万到1800万的跨越,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所以从幼教里来说,他们的数据也会很大。
第二点,非常明显的是整个的消费升级在幼教领域的体现。大家都在说国家基础教育这一块,但是我们真正深入进去去看的时候,整个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像我们投的幼儿园,如果我们进行一定的产品升级,环境、教材或者老师,学费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所以这一点上说的,我觉得是从行业基本面发生的变化,而不是说真的跟风,这个市场就跟着投了。
但是投完幼教以后,我觉得幼教领域确实有难的地方,这也是长期分散很重要的原因。大家可能觉得幼教赚钱,挺好来的,但是大家想想,二十多岁刚出校门的小老师,每天对着几十个自理能力非常差的孩子,一开门想的是什么?今天有没有人受伤,会不会出问题。所以管理细节上的追求,是造成这个行业很难完全规模化扩张标准化的难题。
话说回来,难归难,怎么才能做好,针对团队要求非常困难。今天大家看到,所有从幼教里出来的,都是做了二十年的企业,大概都是有大量人员的积累、体系的积累,才能够继续往前走,你有人员。我挺同意李总说的一句话,还是要怀着一定的敬畏心,你要怀着初心,愿意做,愿意踏踏实实做好,所以我们挑了很久。
资本怎么做?这个有时候确实会丧失掉很多的机会,而且在今天的市场上,我相信会有很多优质的出来取代一些管理不太好、不太行的品牌,这些都是优质的企业未来会有的发展方向,有资本注力的话,确实就像插上翅膀,往上飞的再快一点。
还有一点好处,给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想法。虽然幼教市场比较传统,短时间被AI之类颠覆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但是家长要求确实是越来越多了。因为这里面会想到和学生的沟通越来越多,孩子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多,资本进来了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在这方面,对传统的企业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几管齐下了以后,我相信中国市场会出现一些比较优质的企业,会跨过很多以前大家说的市场分散、规模化不行的情况。但是我也相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资本要有内心。”常总陈述道。
卢莹女士十分赞同教育行业确实需要时间沉淀的观点,“我这边做过统计,单单从去美国上市的企业来说,去香港上市企业的平均经营是17年,去美国平均经营是13年,从这两个数字大家看到,教育这个行业需要沉淀。到了一个体量精细化管理也非常关键。
时间宝贵,接下来请每一位嘉宾用一句话能够寄语一下中国民办教育行业。”
李家庆:“因为我们是技术类投资出身的投资人,还是希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能够被运用到教育行业里面去,能够辅助我们的老师、学校,能够更加高效率地为教育服务,能够为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接收到更优质的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刘子迪:“现在看到互联网教育发展如火如荼,我们希望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课后、课前和碎片化时间最佳的利用,使得线上、线下的教育都发挥到它应该发挥的价值。”
常乐:“现在市场非常好,我觉得整个教育产品发展的进度非常好,希望大家能够脚踏实地的往前做,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希望大家都能够继续努力,在这个行业上能够把自己的产品做的更扎实一些。”
张金:“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企业在海内外登陆市场,能够帮所有的企业走上更好的下一步发展的里程碑。”
“今天这个论坛我们看到三位来自投资,一位来自承销商,我自己也是专业的一个中介机构。从我们的角度都希望能够借助我们的专业力量或者资本力量,帮助教育企业有腾飞。当然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扎实地做好市场,做好自己的产品,这是需要练内功的,再次感谢大家能够聆听我们这样一个论坛,谢谢。”卢莹女士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