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圆桌论坛 :教育创新的实践之路

朱晓平—立智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薛文—珠海TPR外语专修学校
马牧原—精锐教育

主持人:今天邀请三位同我一块一起探讨:在未来的一年,教育创新的实践应该如何展开?我把教育价值的创新分成了三个部分:教师培养的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家校合作主动的创新。给三位一些时间,三位选一下。

马牧原:我选的是学生学习方式和价值创新。

薛文:教师培养的价值创新。

朱晓平:家校合作互动的价值创新。

主持人:让我们掌声有请马牧原先生为我们做分享。

马牧原:谢谢大家,大会非常热烈,谢谢大家跟我们一起来进行教育的创新的讨论。首先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我自己和我们的精锐教育。今天非常高兴代表精锐教育创始人董事长张熙老师来参加爱乐奇举办的学习力大会,也非常祝贺爱乐奇这次能够定额3750万美金的融资成功,期待未来跟爱乐奇有更深入的合作。

精锐教育是2008年成立的,时间是做教育工作者最好的伙伴。精锐教育主要做一对一和一对三的课外辅导。我们也从中小学生的课外辅导延伸到幼儿园的教育、学历教育和留学出国服务的教育,是全产品线的拓展。

精锐也是建立在学习力的理念基础之上,当然我们认为的学习力有三个主要的元素: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毅力。具体来讲,就是怎么样激发孩子有兴趣去学、有方式地去学、持续地学,这是我们认为的核心的学习力的理念。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选择学生学习方式很重要的原因,因为本身我们的业务建立在激发孩子学习力理念的基础之上。

具体说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们的几点实践:

第一,从具体学习的方式角度来讲,我们借鉴了大量的外国更先进的理念。举例,案例教学法是西方商学院通用的教学方式,我们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到了我们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数学和英语的小组课堂实践上。具体来讲,小组一个班是8-10人的小班,孩子来了以后会做分组,在课堂上有分组PK,有及时奖励。同时也强调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包括老师引导启发式的教学,而不是传统的教授方式。我们发现这种方式非常好地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注意力以及学习的效果。今年7月份的时候,美国的教育部长来我们精锐教育,也参观了我们的学校,包括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智慧品牌。对他来讲非常大的一个启发,他觉得非常有兴趣,印象非常深刻。

这是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场景上还有很多可以创新的地方。很多跨界的借鉴是非常好的创新方式。

第二,刚才主持人讲到未来一年、两年教育场景上的创新,在学生学习方面,我们叫“以学为主,以教为辅、主动学习、多元互动”。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特别强调数据对学生整个学习流程所有的记录分析。我们本身做的是一对一的课外辅导,所以我们的基因是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地教学;我们也特别强调数据、工具对我们学生全学期流程的记录、分析、统计。

我上周也参加了作这个会议上举办的GET大会,我昨天在上海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第30届的年会,也非常有幸地主持了一个教育科技创新的分论坛。大家都谈论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和教育的结合。我想未来的1-3年,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也会帮助我们孩子在课堂上学习,以及课堂的主动性上会有很多突破性的技术。

主持人:掌声谢谢马总。接下来由TPR教育集团薛总为我们回答第二个问题。

薛文:关于教师的培养和价值的创新,这个问题在我们学校是蛮突出的一个问题。因为首先说到教师,我想提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会有一个管理文化,中国大部分的培训机构的管理文化是比较中式的,尤其对我们来说,你要管理好外教、中教,事实上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基础。

在我们的企业当中,很多人都知道,外教感觉是流动率比较快的团队,而我们的团队恰恰相反。我们的外教团队当中,工作了有差不多15-18年20%,工作4年以上的占30%。大部分的外教都工作了有5-6年的时间。

主持人:您是怎么做到的?

薛文:这个频率在中国是很特殊、很特别的。我觉得,企业到最后靠的是文化培养留住教师,这个文化可能在你的创业阶段并不觉得它很重要。当你的企业文化发展进入到需要多元文化的管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说到教师的培养,现在在中教这个层面上,越来越年轻化,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趋势。我们如何去了解年轻教师的需求,除了在业务上的培养,我刚刚说到的很多工具、手段、方法的培养,还围绕着一些激励机制的创新结合,这是一个系统。最终,打包起来还是回到一个企业文化。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特色的追求。

我们做的时候并不太注意这些,但是我觉得越往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

主持人:伙伴们用掌声再一次感谢薛总的分享,下面有请晓平老师。

朱晓平:我的主题是家校合作互动的价值创新。刚刚我也在思考怎么讲这个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还蛮重要的话题。因为基本上真正为学生付费的是家长,所以我们不能说只是学生满意,同时得想着让家长满意。同时市场营销层面也是主要针对家长,还有我们的口碑营销层面也涉及到家长,老师跟家长互动过程中也涉及到家长。刚才讲几个字要分享一下。第一个是需求,我们作为一所学校,一定要始终了解家长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只有等客户需求不断地被满足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的买单。如果他从我们学校流失了,一定是某一个需求没有满足。从市场定位来说,就要了解我们的对象的需求是什么。所以我觉得,作为一线的校长或者管理层,我有时候不到一线,但是我跟我们的管理团队说,我们的办公场地应该在一线,我们要不断地走到一线,不断地了解需求,不断地跟他们聊天,可能聊天的过程中就知道你的需求是什么。我们会发现,偏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更开心一点,好玩一些,更多的给他们一些呈现,比如说上舞台表演的机会;大一点的孩子更关注的是中国应试下的成绩,再大一点关心的是孩子出国留学通道的解决。我觉得作为商业来讲,首先一定要考虑需求。

第二,同频。我们在学校每年会搞很多家庭教育的讲座,搞公益的,每场有800-1000人。我在跟他们讲座的时候,他们问我,校长,我们为什么要跟他们搞这么多的讲座?因为我们要跟他们的思想达成一致。当他们理解我们,我们也理解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团队。所以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概念叫“团队是世界”,因为我们学校不太有营销人员,我们的营销只有老师。另外一部分,营销我觉得就是家长。所以培训学校,我们可以看我们学校的转介绍量,我们不怎么做广告,差不多80%以上都是家长的转介绍。这样就必须要让我们家长的服务满意度高,所以我们会做大型的讲座,和家长做同频的连接。其他的校区会做VIP服务,这种服务就会需要很多人,十几个家长、各个校区的负责人跟他们聊天,让他觉得他很重要。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同频,很多人觉得家长不好说话或者有时候有一点矛盾,所有人把孩子放在我们这儿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想法:希望我的孩子学好,后来流失的原因是没有达到期望值,所以我觉得要沟通、聊天。

第三,市场。实际上我们的客户看上去是学生,营销对象是我们的家长。所以我觉得在市场层面,刚才看TPR做的音乐会就特别好。因为我觉得,家长会感觉,这样我很高档,很有档次,很有感觉。所以我觉得,在营销层面我更倾向于的是价值营销。我们做的活动以及我们学校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讲座都在传递一个东西叫“价值”。通过价值营销的方式不断地告诉你,你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会收获价值。因为我觉得这个社会会越来越趋于价值中心。在未来在互联网领域一定是价值以质量为王,包括刚才投资人讲,在看重科技的同时一定看重内容。所以给家长这一块一定是内容。所以我学校所有的老师一定要学家庭教育,否则他没有办法跟家长连接,因为很多学习的问题根本不是学习本身,如果学英语,我就背单词、不断地做题目就把英语学好,我觉得太简单了,所以里面涉及到很多心理层面的问题。这些就是让我们的老师要学的。

第四,品牌。我在我们城市和周边全国的城市,因为我明天正好去鄂尔多斯给当地的几个中小学和所有的老师讲课程。我们会发现,其实现在的公立学校非常需要社会的力量进入到里面给他们做家庭教育、品格教育,其实需求量是非常非常大的。“爱自然生命力体系”我负责品格课,全国三十多个城市都有我们的机构,就很容易进学校。当地的教育部门也很重要,现在找到我们,我们作为唯一一家承办方跟他们搞整个家庭教育的搭建。我觉得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现在的人不太喜欢太直接的营销,更希望的是价值营销,而且这个时候要想着共赢——我们能给学校带来什么,能给家长带来什么。当我们的理念、思想慢慢跟家长接近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已经做到了市场的的营销,也做到了真的帮到了孩子。因为很多孩子的问题是需要跟家长沟通才能解决的,不是我们单方面可以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满足家长的需求,然后要跟他们同频共振,通过家庭教育的讲座,增加我们老师跟家长的互动,以提高共同的一个教育孩子的目标。

通过这一块提升品牌和价值的含金量,国家现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这几方面达到学校、社会,甚至我们市场层面的一个共赢。

主持人:谢谢朱晓平老师的精彩分享,非常体系的列了四条。接下来我想替下面的伙伴们问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觉得作为校长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什么事情是校长必须要做好的,三位不能重复。每一位从自己的经验、学习的角度,包括您的工作角度分享。

马牧原:精锐教育现在在全国60个城市有300家学习中心,刚才也介绍了,个性化学习、一对一等等,每个中心有自己的校长做主要的管理者。回答主持人的问题,第一性的原则肯定还是学生至上,也就是说学生的进步、学生的满意和家长的满意,就说一个点肯定是学生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效率,肯定是从校长方面首要的最主要的负责。

薛文:如果是一个大学的校长,有几十所学校的,考虑的就是对未来的预见性和远见。如果我们要做一个百年学校,要不停地创新,在各个领域这个学校冲出重围,让这个学校重获新生,所以要创新。

朱晓平:因为我做全国校长以及培训,每个月都有校长到我们那里交流学生。你问到的问题,我觉得是自我的修行。当一个人修行的时候,当自己内心的力量增大的时候,我们的愿景也会随之增大,当我们自身的修行往上的时候,学校的价值观才能形成;当我们的智慧提升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架构和产业设计才会提升;当我们的见识增加的时候,符合我们战略方向的合作伙伴才会清晰。做人做到位,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学习学到位了,成长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修行还是校长很重要的自我学习。

演讲文件:圆桌论坛 :教育创新的实践之路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