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用在线教育重做教育行业

纪中展

科学队长创始人兼CEO

2018年11月18-19日,以“创想赋能 智启未来”的第六届学习力大会在上海中心举行。科学队长CEO纪中展发表演讲,题为《用在线教育重做教育行业》。以下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我们讲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学习力,其实有两个因素推动。

第一个是从过去的提分到提能的,从过去专注在考点,现在专注到知识点,甚至到如何解决问题,从过去的应试到素质教育。

第二个是学习的方式,包括我们的在线、AI、双师,整个都发生变化了。很多我们原来做教育的同志,发现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所有人都在讲AI,好像如果赶不上AI就会落后,这给教育从业者的带来了新焦虑。

昨天听其他嘉宾老师说,教育的本质没有变,只是知识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会改变什么?教和育,我们把“学”的东西标准化,把“习”的东西个性化,同时改变的线上线下的关系,线上线下会有边界吗?更多的是融合。

通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哪些东西,这个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

第一,教育信息化热并不一定解决了根本问题。因为从目前来看,教育信息化的火热并没有根本性解决教育问题,或者教育的本质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第二,在线教育还不是未来教育的最佳状态,或者说只是通往未来之路的一个桥梁,但它还不是未来教育。

每一个行业都值得重新做一次,教育这个行业也要重新做一次。

去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上有一句话,每个行业或者每个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次。创业黑马老牛也说,确实进入到重做的阶段。也就是说互联网的水电煤基础设施已经全都建好了,当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好以后,你真的可以重做了。比如说科学队长,我们接下来有三个重做。

这三个重做会和我们在座很多人相关,大家知道我们是做科学教育的,科学教育在过去很多人并没有想过,原来这个也是科学教育。比如说神奇校车就是知识教育,科普。知识教育这几年变得越来越受大家关注,尤其在2017年2月份,我们科学教育成为小学的必修课,1-6年级都要上,这个变得尤其重要。大家马上又开始发现,科学教育又被什么冲淡了?比如说编程、STEAM、创客,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一提STEAM就是编程、机器人。但STEAM到底是什么?我曾经问过一个做STEAM的人,你能讲清楚STEAM是什么吗?或者你把牛顿三定律给我讲清楚,他都说不清楚。所以我担心,我们过于把这些事情概念化和泛化或者名词化。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的孩子20年后还有应对的能力,这不是我们做教育的出发点吗?

又回到我刚才讲的重做,包括教育这个领域重做什么?实际上从行业的角度来讲,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已经不再是生产力的提升了,而是生产关系的重做。它解决的是生产关系的重做,人、财、物、劳动力等等这个方面。

我讲讲我们的三个重做,科学队长推出了第一个产品,是音频。我们在推这个产品的时候特别简单,就是重做《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但现在很少人读,原因为什么?不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场景。当我们重做的时候,一句话把这件事情解释清楚了,和孩子一起听科学家讲科学,亲子场景。

当场景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用户需求当然随着变化了。听,介质就变了,就是音频。刚才喜马拉雅的张总也讲音频的重要性,听。科学家就是生产这个内容的人,讲科学不仅仅是讲知识,还要讲故事。

整个这件事情一重构就简单了。和孩子一起听科学家讲科学,每一位科学家讲一档节目,每一期52节,每一期17分钟,收99块钱,这件事情多标准。

第二个重做是什么?我们重做科学教育。这个重做略复杂一些,我们的模式也简单,一句话也能说清楚,大班直播,小班辅导,在家实验,动手实践。我们做每一件事情先把方法论找到。

大班直播实际上解决什么?在线教育“学”的标准化。小班辅导是“习”的个性化。在家实验是什么?我们把实验器材寄到小朋友家里,跟着小朋友学。动手实践是我们新的创新,我们现在在北京做试点,接下来在六个城市做试点,小朋友交399块钱,50个周末可以和爸爸妈妈过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可以把线上老师辅导的在线下动手做实践。这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学和习的融合。

这个事情非常简单,科学教育还做什么?更多的体系化。

我们继续推出的产品,包括线下实验课,也是按照重做的理论体系梳理出来的。

当时我去看很多线下的培训班,在北京200多块钱一节课,在外地差不多100多块钱,我问我的团队我们能不能399块钱一年。第一月他们说不能,做不了,因为无论从老师还是场地,还是从实验器材等等等等都没有办法解决。

我给他们重新画了一张图,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按照重做的理论体系走。第一从重资产到轻资产,从固定成本到可变成本,从内容的单一到内容的多元,从我们整个链条的利益相关者的这种关系能不能重构。第二个月说可以做,我们在北京10、11月份两个月卖了5000张卡,每周末有两千个小朋友到我们线下实验室里面做实验,一对十小班。

接下来是线上线下打通了,线上上课的小朋友可以到线下做实验,接下来变成我刚才讲的第三个重做。我们要重新做加盟,当我们把小学科学课重做以后,我可以做加盟。过去我们这样的科学学科过去也有先例,收10-30万不等的费用的,或者先搭建了双师教室,先改造教室,花6-15万块,这个太重了,对于很多校长来讲有点重,因为很难。

我给我们团队提了一个建议,我能不能学小鹅通,我们也收4800块钱,然后我们不跟你们分学费,4800块钱服务费一年。这个就简单了,4800块钱,原来做数学、语文、英语无论什么学科,现在0元扩科,只交4800块钱马上增加了一个科学课,按照我们的课程可以顺下来。

我们这个课还有一个什么特点?教授主讲,博士串讲,我们科学家老师每一节课,现在小学1-6年级,春夏秋冬192节课,每一位课程都有专业教师做导学,讲20分钟左右。我们的主讲老师都是名校的博士。把这个重做以后也简单了,我做了规模的试验,很多校长都喜欢我们这个产品。

总结科学队长的这三个重做:第一,我们重做了《十万个为什么》。实际上把过去的一本书重做成一档一档的音频节目,现在卖出了60万份。第二,我们重做了小学科学课,线上线下的融合,在线上学习,在线下动手做实践。已经不仅仅是在线教育的概念了。第三,重做加盟。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可以招生了,把整个课程体系全跑顺了以后,我们可以去给更多的小学,更多的辅导班去提供赋能,可以让你非常快速的去赋能。

我们这三个重做实际上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小鹅通对我们的启发,我们刚开始做音频的时候做了一套技术体系,花了很多钱,挨了很多骂,做不好,我们不是技术出身,我们是内容出身。

这个面临什么问题?不求我有,但求我用。这不就是很简单吗?比如说,你不用再去开发一套课程了,直接用我们的就可以了。这不就是最大化的提升你的生产力吗?这不就是生产力或者生产关系的重构吗?整个就是重构。

实际上,我们整个这套有方法的,这个是我一直信奉的理论体系,因为我们一般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怎么能把内容产品化。当内容产品化的时候你才能够标准和复制,这在互联网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能形成标准,能够有复制,才能够形成规模。这样你才能够小前台、大后台,才能够去真的像我刚才讲的三个重做的基础。比如第三个重做加盟这件事情来讲,正因为我们把内容产品化了,所以我们才能支撑得了4800块钱的服务费,要不然是很难的。

内容产品化以后,产品一定要服务化,产品要通过服务去做表达。在过去我们经常会忽略了我们作为服务的属性的这么一件事情。比如教育就是社交+服务,忽略了服务。服务一定要通过众包去实现,这就是生产关系的重构,这个服务不是我一家在服务,我们经常上一门课,站在月球看地球,即使打一场局部战争也要调动全球资源。这不就是在线教育,包括像爱乐奇这样的公司存在的价值吗?哪怕在四线城市的幼儿园也可以调动全世界最好的资源给你赋能。这就是服务众包化的作用。

基于场景的重做,基于互联网水电煤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我们从过去生产力的提升,也就是搬箱子谁快到了生产关系的重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我们重做了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的本质,或者它的逻辑来自于我们的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众包化、众包平台化。回到我们的课程,实际上也清晰可见。

也就是说,教授主讲、博士串讲,大班直播、小班辅导,在家实验、动手实践。当我们把整个这些理清楚以后,你会发现在线教育在今天实际上是非常可爱的,没有那么麻烦,它也没有说这一定是某一个科技公司或者是互联网公司,或者是一个一线城市的大公司的专利,它是每一个幼儿园,每一个培训家,每一个小机构能够触手可及的、只要你能够具备调动全球资源,打一场局部战争的能力就可以。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