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零售新教育

杨杰

创世纪教育集团CEO

2018年11月18-19日,以“创想赋能 智启未来”的第六届学习力大会在上海中心举行。创世纪教育集团CEO杨杰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新零售 新教育”。他指出,在新时期需要用新零售的思维去改造现在的教育。

首先,他解释了“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简单说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更深的解读是:“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数字化,从而做到可分析、可挖掘、可洞察,使我们能够触达用户,变成客户使用中的最大价值链条。”

他总结了新零售四个关键点:第一,线上线下融合。第二,用技术手段,比如AI、双师,武装传统的产业。第三,高客户体验(最重要)。第四,通过新零售可以提高效率。

他拿新零售的标志性企业盒马鲜生进行剖析,推出“教育怎么做”的思路。

他指出,盒马鲜生顶层设计有四个重要的特点:第一,线上收入大于线下收入,两者加起来人效、平效更高。第二,线上每天的订单大于5000单。第三,三公里实现30分钟送达,生鲜要新鲜,解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问题,线上线下一盘棋满足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最后,盒马鲜生做到的是让消费者获益,这是做新零售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消费者获益了,企业一定能获益。

那么,用新零售的思维逻辑,教育到底该怎么做?以下是他的精彩观点分享:

首先,需要构建一个线下的高体验的场景。比如以前传统的上门试听课,你想想他的体验有什么问题,你想尽一切办法优化这个试听课。“可能以前我们的英语试听课上完就完了,现在的体验课是不是可以植入一些在线外教内容?比如试听课就是让孩子好玩,我们有没有新的技术让孩子更好玩?让他上了这个体验课急切要求爸爸妈妈我得在这里学?你需要研究我们如何构建高体验的场景,这是第一个核心要素。”

第二,一定得有线上产品。新零售的特点就是线上线下相动。盒马鲜生不是靠纯线下,它的平效是线上线下联动产生的裂变的作用,不是单纯的线上,也不是单纯的线下。作为教育机构想去转型,想去变革,你需要研究用什么样的线上产品跟你的客户牢牢联结在一起,这里面包含免费的产品。

科学队长的纪总提的产品逻辑完全符合这个,线上首先来个直播大课,引流到线下实验。线下我有一个场景让用户玩实验,线下动动手,有了线上产品的开发容易打通客户的流量数据。

创世纪一直在研究,怎么做一些自己觉得可能的线上产品。“我们不是技术性的公司,因此我的建议就是跟专业机构合作,比如说爱乐奇,比如说上午提的小鹅通。”

杨杰指出,线上产品方面一定不要自己开发,他选择的是合作,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大家强强联手,或者也在开发线上有社群属性的产品,比如说绘本,这样的可能不一定挣钱,但是可以帮你挣流量,导到你的线下。

另外是社群运营,他提示,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可能快速产生流量的社群,这里面可以思路宽泛一些,比如说为了拿到快速一些流量,他跟银行合作。银行做什么?做一个有线上属性的比较轻的财商课,银行有流量,有大把的高质家庭,随便一个银行可能几十万、上百万的流量,但是不能跟银行合作用他的会员来创世纪这里上课,行不通。“我需要找到有互联网属性的产品,又有跟它有关联的产品,我找到了财商。银行愿意把用户跟我们分享,我的目的仍然是引流到我的线下。”你需要去思考,在新时期线上社群的运营模式,包括现在做的自媒体、视频、抖音的模式,都是在玩社群。

还有家校互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效果的迭代和口碑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客户进行长期的连接,而不是每周一次课的连接。爱乐奇做了整套的系统,包括数据报告,评测、评价,还有AI的,可以让机构 多一个工具和家长进行互动,家长一定会看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图片的、视频的。这样的数据用在家校互动当中,机构跟家长源源不断产生出粘性。对于杨杰来讲,这个粘性还有一个目的,我有生态圈,可以把英语的流量变到其他的产品当中,所以他认为未来的素质教育做生态也是一个发展的可能性。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导向非常重要,用户导向的核心就是找痛点,大家需要不断研究,这个时期,这个阶段,今天明天家长有什么痛。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少儿培训领域,家长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效果?产品?师资?可能这是传统认为的,如果做一个调查表,都不是这些,那这就是我们想象的,其实是交通、停车。他巴不得你的学校开在他门口,不用开车送孩子去。所以创世纪的校区开在哪?杨杰表示,今年开始大量开进社区,他希望教育是便利的,家长下班可以来学校。创世纪这里有教学环境,平时有时间可以随时来体验探索,这是免费的。他还要研究不同时期家长有什么痛点。还有其他的痛点,比如说学习的便利性,家长每周不用去学校了,在家连线就可以上了。

另外就是完整的移动端的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创世纪的会员都是中高端的人群,正式会员有3万多。如果按照5%的总转化率,创世纪的数据量差不多在上百万,但是这个数据对他们还没有实质的作用,只是一堆电话号码。他在想,如果10年前有新零售的逻辑,可能到今天上百万的流量在云端,这些数据怎么应用都能产生价值。(建系统)这个事情他认为越早做越好,否则以后会走很多弯路。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