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圆桌论坛:中国教育的变与不变

谢琴-迈格森国际教育创始人、董事长
单志勇-宝威教育集团总裁
马牧原-精锐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
解琪-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总经理
王铮-灵答英语联合创始人
郭玲-爱乐奇副总裁

主持人郭玲:大家好,我是爱乐奇的副总裁郭玲,今天非常荣幸能跟各位行业内非常优秀的校长们来讨论。对于教培行业,今年出现很多变化:一是来自政策的变化;二是来自家长理念的变化;三是来自教育科技所带来的行业变化。

我想请问单总,在过去的25年里,您带领的宝威也经历过非常多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应对今天发生在行业里面的各种变化?

单志勇:我们刚刚在11月1日,过完25年的生日。

做企业嘛,变化永远存在,当然我们20多年来,我觉得2018年、2019年,确实是很大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是我们过去20多年都没遇到的,特别是在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上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今天蛮好的,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如果说这两年最大的变化,因为我们家除了有培训K12业务,还有一块业务是幼教。政策的变化各位同仁同行都感受很深的,除了政策的变化,还有市场的变化。但是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讲,2018年或者2019年就是一个翻篇的事,过去的事就别想了,就想2020年怎么样就行了。因为政策环境,整个结构全部发生变化了,必须是这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倒觉得也有好的变化,你看过去的5年,我大概看了一下,新东方、学而思,包括精锐,从过去5年看,基本上销售额都翻了三四倍,我们的水平2016年到现在也翻了两三倍,这说明什么呢?即使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没变的是教育的需求,教育的本质,我为什么讲2016年之后翻了两三倍呢?因为我们是2016年底引进爱乐奇的企业,可能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谢谢潘总,但数据是真的,我觉得这些是没变的。变的是什么呢?变的可能是家长的群体变了,要求也有变化,可能科技变了,很多新的东西进到我们的学校里边,以前不知道什么叫AI,觉得大数据离我们很远,现在不搞也不行了,这事自己也搞不了,还得跟爱乐奇一起搞。所以我觉得基本上我们的理解就是这样的,只要市场没变,需求没变,我觉得其他的变,都不要紧,政策变也不要紧,科技变也不要紧,我们把握好政策,我大概觉得对未来还是挺有希望的,只要大家把握教育的本质,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没有问题,我是比较积极的。

主持人郭玲:接下来想问一下谢总,家长群体的变化和整个市场上对于英语学习方式的变化,迈格森在最早的时候就跟麦德劳·希尔(音)合作,推的是跟阅读相关的细分课程,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你是怎么来看家长或者市场对于英语学习方式的这些需求的变化?迈格森是怎么在这样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取得这么好的业绩增长呢?

谢琴:我在新东方里做青少年教育比较早了,基本上也是经历了整个少儿英语发展的两个时代。其实在座的有很多是做英语教学培训的校长们,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其实英语学习会有两个方式,第一个叫做英语作为外国语学习,那么这种方式学习的目标或者说学习的结果,应该是希望孩子能够有比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四会”,听说读写这四个能力都能全面的发展。还有第二种英语学习的方式,英文里面叫做ELA,英语作为语言文学的这样一种模式,所以我们俗称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其实是读写能力很强,也就是更高阶的这样一种输出。其实这两个学习目标是基于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语境展开的。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以英语为外国语的环境,其实大部分的家长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孩子学了英语之后能够交流,能够有一定的输出能力,其实更重要的是听说能力比较强。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培训机构,还是公立学校,一直走的是ELA的学习方式,把英语作为外国语的学习模式,我们的课标也是这样要求。其实在英语作为母语国家或者说英语作为其官方第二语言的国家,很多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的孩子,肯定学的是ELA,也就是说如果放在中国的这种环境里,我们叫做语文式的学习模式。我最早创立的泡泡少儿英语其实算是ELA的,这种模式更适用于中国大部分家庭的学习需求,因为最终家长的学习目标还是让孩子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包括在学校的考试里面取得不错的成绩,包括未来能够比较自如的跟外国人去交流沟通,这是一个普通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2012年我创办迈格森之后,选的是第二条路径ELA模式,也就是希望中国的孩子未来学习英语的结果能够达到跟母语或者至少在读写能力上面比较高阶的目标。在这样的目标情况下,阅读就是一个基础,听说读写彼此都是互为输出和输入的过程,听完之后就要说,读了之后其实目标是为了写,所以听说读写是互为输出和输入的过程。要想在读写上面,也就是我们说的人类语言里面更高阶的这种目标,因为读写的难度肯定要高于听说,我们可能每个人都能绘画,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读懂一篇文章,每个人都能出说一些句子来,但是能不能写出非常流畅、非常高阶的用词,这其实是比较难的一个更高的目标。所以对于读写这样一个高目标的输出要求,你必须要求读的质量和内容是很高的,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效果,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其实最终的学习效果都等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乘以他的学习时间,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学习力,今天是学习力大会,我觉得这个词真的非常好,我们有时候说你是学霸还是学渣,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你学习力,你的学习能力强不强。刚才我坐在下面和潘总说,你就是妥妥的学霸,从浙大到最后的MIT,我们都是望其项背,我也在攻读博士。这是学习力的问题,最终我们能不能成为终身学习者,是否能够终身保持学习力的问题,这是每一个家长,包括老师学校关注的一种能力,有了学习能力,如果说你掌握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付出的时间,简单来说就是你学习的量够不够,我想说其实我看那天卫哲好像也说了这个话,最终一个机构能不能培养出来好的学生,一个家庭能不能培养出来好的学生,其实是学习力乘以学习量的问题。所以以阅读为例,我希望迈格森能解决孩子们学习力和学习量的问题,因此我们整个阅读课程体系,我遵循的是3-15岁,让孩子3-6岁爱上阅读,6-9岁开始学习阅读,掌握阅读能力,然后通过阅读去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模式。所以我觉得这是阅读学习方法的问题。

解决了阅读的学习方式,还要回到你得解决阅读量的问题。我们知道阅读量靠机构,每周来一次、两次的量是远远不够的,你不可能达到英语作为母语国家的学习要求,同时也达不到能够在未来某一天进入到国际最顶尖的中学大学读书的时候能够达到,所以必须要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因为线下只能结合精讲的问题,但线上能够解决大量的泛读和大量的练习问题。刚才大家都在PPT里讲到了,爱乐奇给培训机构提供了大量能够在线上精准的训练他的阅读能力,包括提供足够的阅读量,我觉得这其实给培训机构,我觉得给了一个很好的支持作用,因为确实我们说听说教材,坦率地说,中国人还可以编出来,不就是那些话题嘛,如果英语你不是你的母语,你能编出一个让孩子学习的英语教材,我觉得挺佩服的,这个难度非常大。为什么要用原版内容来去阅读,这就是原因,迈格森的学术顾问鲁子文(音)教授也是我们国家课程标准的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刚刚在迈格森做讲座说到,从去年开始,整个国家的高考里面的阅读材料已经没有一篇是国内老师写的,所有的这种阅读的文章都来自于像美国原本的书籍、报刊等一些原版的素材资料了,如果你培养出从小阅读原本的英语能力,别说出国了,中考、高考都很难。得阅读者得天下,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我们怎么做阅读,以及阅读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郭玲:关于阅读,业内有个大环境的变化,在新的教改方案中,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阅读都是占比非常重的一部分。第三个问题想问王总,灵答位于高考大省河南,我们发现河南的一些城市出现几千人,上万人以上大校的数量比其他的省份要多。想问王总灵答怎么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及近期出台了一些升学政策考纲的的变化,灵答是怎么来应对这些变化的?

王铮:说到河南省,第一能想到的就是人很多,我们19年全球的高考考生是1000万多一点,河南省占到了十分之一,量非常多。总量大基数多,大家都很羡慕,可想而知,竞争也非常激烈。对于过去这几年,我们说到变化,最直观的就是看数据,通过数据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出变化。但是我们是新兴的学校,就不从数据这个客观角度去说了。我想从主观的角度,因为教育有客观的东西存在,客观的因素存在,刚才像潘总说教育要有一个温暖,它要有一个主观的、感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下面从大量的跟学生和家长的一线沟通做一点点总结。

变与不变,最近这几年感受比较明确的是在河南什么没有变,家长和学生对于高分的渴求没有变,还是想要得高分,变的点是考试的形式改变了,比如河南的小升初,连续三年从题型转变到考试选取方式的改变,今年是摇号+面谈,把以前的一卷或者说统一的分数划分,学生去哪里的这种方式给打破了。另外从2020年起中招考试的题型、英语的题型就没有单选题了,这是多少年来巨大的一个改变,大半单选题的15分,分给了阅读和写作。所以说这个改变是非常大的,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他不接受也得接受。我们灵答英语是专门做3-15岁的儿童英语、青少年英语的,我们跟爱乐奇的结合不叫牵手,我们叫拥抱,而且抱的很彻底,因为我们全系的主框架教材都在使用爱乐奇的教材,从诞生开始到现在一直是这样,这块也是跟着平台的一些指导,然后我们也在做一些变化,去应对这个。

第二点是对于河南家长来说,像我们在招生的过程当中就能非常明确的感受到家长对教育资源不公平的这种焦虑从来没有改变过。因为大家知道,河南是个人口大省,本身著名高校的数量又不多,所以对这块来说,河南的家长和考生有非常大的焦虑,但其实对于教育资源所谓的不公平也有改变的地方,与前5年、10年相比,教育的传承方式不一样,如果愿意敞开心扉的人,在河南可以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的。

第三个点比较明显的感受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特别是还有学员自己对于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这一点成长的心态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会改变的是之前老师只把解决问题的目光锁定在学生身上,增加各种各样的任务量以便进行调节等等。如果是学生的成绩出现了问题,基本上把责任或者要努力讲给学生听,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都有了非常好的认识,可能随着大家的学习力,不光学员在增高,机构在增高,家长也在增高,家长的认知从单纯的把所有责任推给学校、推给学生,也会来承担一定家长成长的这样一种认知,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最后说一点,家长的认知成长其实对我们的机构有好的方面,但是也有不太好的方面。举个例子,我们在刚开校的时候,在河南要花大量的时间跟大家讲,为什么孩子三岁就要学英语,要花40%-50%的时间跟家长讲,现在家长会讲这个问题不要再跟我说了,你就告诉我你们机构跟其他机构的优势在哪里,3岁开始学英文在河南郑州现在也是相当普及的一个概念了。

总而言之来讲,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平台的搭建、资源的流通,无论是家长的意识,还是学员的意识,都在促进我们机构也要快速的改变,改变教材、改变内容、改变体系,然后来适应不断提高的家长的认知和顾客的需求,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郭玲:第四个问题想问一下精锐集团的马总,大概有两个,马总是在精锐负责所有的研发、技术这一块的,您是怎么来看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一些变革的?因为现在不管是AI科技,还是一些信息化的手段,精锐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您给我们展望一下。

马牧原:回答郭总的问题也是变与不变,我想先从变化的角度谈一点体会。

技术的确在赋能教育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举精锐的例子来讲,因为我们是做个性化的,我们的全职老师近一万名,非常多,在60个城市有500家学习中心,怎么样管理这么大规模的业务?比如说我们怎么样保证乌鲁木齐的校区也给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满意的服务?答案很简单,必须得有线上系统和整个业务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可以看到,其实技术对教育行业业务的发展非常重要,包括我现在也跟教育机构的同行朋友去聊,我们在一个城市有十几家区域中心怎么发展,我们在几个城市有几十家学习中心怎么发展,可以看到技术会支撑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另外一方面会看到,我们过去这两年AI是非常热的一个词,从AI的角度来讲,它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熟的技术跟教育的结合,比如说图像识别、情绪识别、自然语义处理和大数据的技术。很多技术跟教育在紧密做结合,比如线上线下英语学习的场景,比如以知识图谱为支撑的最佳学习路径的分析,技术跟教育已经有非常紧密的结合,技术对于赋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变化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技术跟教育的结合不变的在什么地方?不变是由教育本身的本质来决定的。对我而言,简单来讲,教育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服务产生一定的变化和效果。教育不是像电商一样是一次性交易。从我个人来讲,我希望更理性地看待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包括近期很多技术公司的估值价值也在做回调。市场对技术重新有一个更理性的判断。其实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第一还不够充分,第二是有自己的局限性。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在座的朋友很多都有孩子,谁希望你的孩子是机器人教会他长大的吗?我想百分之百就是no。我想教育除了提分之外的话,还有很多孩子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培养、人生观的培养的任务,这些其实是需要技术以外的因素来完成的工作。所以这也就是精锐一直在提倡的,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

根据技术的变不变,简单来讲有三点。

第一点是在AI方面,有很多领先的机构,很多专业的机构,包括像爱乐奇这样在线上英语学习的AI智能平台,已经做的已经非常出色、非常成熟。 从精锐的角度来讲,我们更愿意与成熟的机构进行合作。

第二点是AI跟教育结合有自己的使用场景,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不仅看重AI,也看重机器人学习、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其实跟教育有更深入的结合场景,而且很多机器学习技术在教育领域里没有被完全应用。所以我们更多会看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在教育行业的应用。

第三点就是精锐一直强调,我们提供的是有温度的教育。我虽然是做研发数据的,对于我来讲,我们的学生不是冷冰冰的模型、样本、数据、标签,他们每一天都在成长变化的个体,所以我们希望提供的是有温度的教育,能够利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帮助家长缓解焦虑,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去应对未来的人工智能的时代。

主持人郭玲: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家长的。机构里面基本上所有的岗位都得研究家长,机构的需求来自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规划。学生的学习成果也离不开家校联动,我们想请解总解读一下新东方对于家庭教育上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跟上一代家长之间的差异、变化。

解琪:我今天能够坐在这里跟在座的谈业务的老总谈家长的教育,这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去谈学习和学生学习的时候,给家长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对于很多机构来讲它挺像一个风口的,大家更多在产品上面,在服务上面有更多更深入的探索,尤其是对于各个机构来讲,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大家最大的一个难点还是存在于我们的获客成本非常高,尤其是我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我们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发现我们可以非常快速的去建立跟家长的联系了以后,我们却没有足够的内容可以去把家长联合在一起,可以真正的拉拢距离。不断缩短这个距离,提升家长对我们的认知,进而能够让家长买单或者进而让家长在这个机构里持续的学习,在这中间,家庭教育就可以承担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工具,它可以成为培训机构招生引流的工具,它可以成为培训机构去做客户黏合的工具,可以作为蓄水的一个工具,我觉得这是各个培训机构现在正在使用的。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新东方从12年前就开始做家庭教育,那时候是没有人或者说非常少的人在关注。走到今天,可能很多人觉得新东方的家庭教育可以开始收割了,因为我们做了12年了,比任何人都做的更深入、做的更透彻,而这个时候我们才回归初心去说,我们当年做家庭教育这件事情,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原点到底是什么?我们思考了,可能最终的原点是我们要让家庭去受益,大家现在都在倡导终身学习,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么多年来之所以能够聚在一起这里,我们每一个教育培训行业能够发展的这么迅猛,它的原点在于中国的所有家庭核心的目标是让孩子能够成人和成才,但是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点在于,任何一个家庭不可能父母或者这个家庭停止学习、停止成长,却能够给一个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让他持续不断的往前成长,往前去发展的,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现在教育上的很多焦虑感,这种焦虑感连我们身在教育行业其中,我们在培养自己孩子过程中会产生怎么焦虑,我们怎么解决焦虑,我们未来更多做的是要解决这种焦虑感,包括中国家庭要解决这种焦虑感,首先要接纳这种焦虑感,然后帮助大家缓解这种焦虑感,进而能够真正的用好的教育去推动解决这种焦虑感,这是未来十年我们要做的一个深入探索,这中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怎么帮助中国的家长和家庭去真的做到学生、学校、机构、社会三位一体的决策去看待孩子的教育,当我们以单体的决策、单体的角度看待教育的时候,当然是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的,比如说我们的家长知道我们的学校是如何运行的,如果我们的家长知道我们的培训机构是如何运行的,就像刚才王总说的,当年我们要跟很多家长去解释,为什么我孩子要在3岁的时候就需要学习英语,现在不用了,这个过程就是大家的理解更多了,这个认知的屏障一旦打开的话,我们就有可能真正了解教育本身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未来可以做些什么,这是新东方未来想要去探索的,当然我们也更希望我们未来能做的是,我们也有能力帮助在座的各位从事教育的人,能够帮助你们更加好的去把自己的老师培养成更懂,不只是更有教学的专业度,更多的是他更真正懂得教育、更懂孩子的老师,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去做的。

我们还可以更多的帮助大家能够更好的建立跟家长的关系,给予家长更好的帮助。就像我们现在在做的两套产品,其中一套产品是幼升小的新一年级家长的全年陪伴的课程,以及新初一年级的全年陪伴的课程,其实这两套课程就是立足于帮助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去缓解家长的焦虑,这样的课程,我们未来也会提供给很多的机构,帮助大家去解决一线家长的焦虑问题,这是我们未来想要做的努力。

主持人郭玲:能不能给出来您的机构未来三年的规划里,您核心要做的几件事情是什么?

单志勇:我们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两个词,一个是品质,一个是创新。第一个是把握住品质,立于不败之地,进展还要靠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人才组织创新,都是要方方面面做的,所以我觉得品质创新,我们能把两件事做好就行了,不做三件了。

谢琴:第一个是人才,因为我觉得对于教育机构来说,我们永远用人去培养人。就像俞老师的新书,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人的灵魂去启迪另外一个人的灵魂,其实做教育最终是用一群人影响另一群人的过程,不管是CEO,还是管理层,是最逃不开的话题。对于我而言,CEO最重要的角色持续是持续不断地找到或者发掘A+人才,用A+人才为机构赋能,我觉得这是放在最首要的一个工作。

第二个是三个词,1、效率,怎么样用最高的手段、更高效率的手段去提升整个员工,包括学生学习的效率。2、效果,还是怎么样用更好的科技和手段以及方法,能够去帮助客户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最终是效益,就是怎么样能够使得,大家都说今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个太可怕了,我觉得恐慌,不是的,无论怎么样,不管外界环境怎么变化,你这个公司本身值钱,还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对于CEO来说。3、效益,让你的公司变成一个效益高的公司,先别说规模有多大,你就说你开一家店能不能赚钱吧,我觉得挣钱的背后其实有很多的逻辑,比如说你的定价合理,你的选址正确,你的方法找对了,模型找对了,所以我觉得永远是一把手的话,还是要想清楚,你的公司怎么样能够赚取更好的效益。

主持人郭玲:马总从技术的角度跟我们分享一下。

马牧原:我觉得也是两个点。第一个点,我觉得是混合式学习,也就是现在常说的OMO。我觉得混合式学习是未来非常有前景的学习模型。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的很多小朋友,五六七岁都在IPad上学英语,可以想象三五年之后,他在IPad可以学任何东西。第二是大家看美国的市场,美国公立校里面学生在课堂里面使用IPad的频率远远高于国内。第三从教培机构角度来讲,大家很清楚,我们的学生如果只是周末学习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从学习的效果、频次角度来讲远远不够。我们可以通过用周中直播课增加服务黏性。混合式学习是未来很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模型,可以同时解决效率、效果、效益三个问题。而且很多AI技术都是嫁接在直播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所以未来混合式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第二是随着消费的升级,二三线城市市场的下沉是很明确的市场机会和需求。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也会进一步开拓二三线的市场,怎么样用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去满足更大的一个消费群体,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2019年是整个教培行业在重新调整的一年,包括资本市场重新的评估,商务模式和运营模式的重新思考,包括对技术的看待更加理性,包括在政策监管管理上面会更加规范……未来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二三线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很多流量也会更多向大的机构去聚集。

主持人郭玲:感谢五位嘉宾分享了他们接下来三年的重点布局,大家都在思考2019年是不是接下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至少在场上坐的这些嘉宾,代表了2019年还在持续增长的优秀机构。爱乐奇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共同成长,在未来的变与不变中,始终能够找到自己坚守和立足的价值所在。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