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融合

潘鹏凯

爱乐奇创始人、CEO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这个大会从2012年开始,一开始叫“解放教育”,后来正式更名为“学习力大会”。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孩子有学习的能力,才能有终身学习的体验,才可以帮助他终身学习。

2014年我们邀请了互联网之父 电子邮件发明人Dr. Leonard Kleinrock参加。2015年邀请了我的天使投资人,也是我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尼葛罗庞帝教授来参加,那年规模非常大,俞敏洪老师、朱永新老师、任友群教授都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了盛会。我们一年在北京,一年在上海,到今年已经是第九届大会了。今年比较特殊,因为疫情我们主要是以在线+线下的方式进行。希望明年疫情完全消除以后,我们重新可以恢复到线下,老朋友见个面,体验一下我们新的产品和技术,把这个行业的盛会越办越好。

回到我们的演讲。今年对于所有的服务行业来说非常难,学校停课、商场暂停营业、电影院也暂时关闭。还好,4月份就控制了疫情,基本上5、6月份就陆陆续续恢复了。但是因为全球疫情没法控制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

在这种场景下,我们怎么面对现实?我们不仅要复苏,还要对明年的全面突围做好充分准备。其实这两年大家都说OMO(online merchant offline)线上线下的融合,而且我也看到了现在OMO一定是必选项。不管是大的上市教育公司,还是当地的龙头老大、中小微型企业,或多或少都跟在线工具相关。小到手机,大到互动屏幕,再复杂的到课件制作以及到知识图谱的应用等等,现在看到几乎所有的教育都跟在线有关系。在线的影响力或者说应用已经非常广了。考虑到全球疫情没有结束,我们也在严防死守,因此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会一直持续半年甚至一年时间。如何把OMO做好,考验的是各位校长的智慧和老师的能力。

其次是政策没有放松。国家对教培机构的自律,或者说规范越来越执行到位。长期来说,对中国下一代好的政策,国家会越来越严。所以校长们不应该有侥幸心理。而且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成长健康程度上,现在国家出台的教培机构的规范,我觉得都是合情合理的。长久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巨大帮助的。那么在主旋律为减负的情况下,教育机构能够做什么呢?自己要定位清楚。我们需要考虑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口下滑,教育选择变多的情况下,在监管相对执行到位的情况下,校长老师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第三个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特别是优质的家长,比较了解教育,重视教育,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学习;还有一些相对比较乖,喜欢在线学习,自控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他们比较适合线上学习。选择到线上课性价比较高,又节省了接送时间。那么对这一类家长来说,在线教育对于这个孩子来说的帮助非常大。有一个统计,39%的家长觉得在线的老师和产品超越了线下。

所以线下机构对于线上学习模式应该采取拥抱的态度,思考怎么样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好,怎么产生线上线下的融合,甚至从线下完全转到线上等等。习惯的变化也让很多机构再重新思考更好的适合下一代。

最后是竞争。现在有个词叫内圈,各行各业的供给远大于需求。教育也是一样,竞争极其惨烈。服务行业超过10年,我们感觉现在的困境比2018年的政策困境要多得多。很多上市公司的报表不尽人意的,持平已经很难,大部分都在下滑,亏损都是在在扩大。下半年有些恢复,但为了修复上半年的损失,也花了大量的精力、时间。在这样的困境中也逼出了很多创新。其实爱乐奇也有类似的情况,2月份我们上线了“云护航”。这个平台也可以给到中教老师来进行线上课。但有些学校反馈,平台很好,但是自己没有用,因为没有老师。我想,既然有工具也不够,那就提供老师,接着我们向大家提供了外教公益网课,来帮助线下的机构停学不停课。在直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上了一个小功能,孩子参与度就大大的提高。就是一个小互动,播的时候让孩子做选择题,孩子参与了,参课率就提高了20%-30%。后来我们把真人直播替换成录播,并加上了AI互动,试跑了之后发现孩子的参与率没有下降。

课堂升级

3月份我们就上了更多的互动模板,次月就开始大规模的做AI互动课。后来我们复盘发现其实互动课应该是在线教育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PPT、flash、H5中的课件交互内容当,第二个就是直播。特别是5G网络好了以后,很流畅,跟真人老师上课没区别。第三个里程碑是AI互动课。他能涵盖80%、90%的教学的内容,同时价格非常低。比如请到上海或者全球最好的老师来做这种活动课,孩子不断的输出。基本上有场景、有练习、有输出、有反馈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闭环。

AI互动课技术在不断演进过程中,跟我们真实的教学、招生和服务结合,意味着什么呢?现在融钱最多的这些公司,可能89-90%的钱花在招生上。投广告,做转化,做盯关跟的服务。其实教育的主战场肯定是老师。现在市面上很少有公司把足够的精力、时间、钱、人才投在课堂,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相反,有AI技术以后,可以对课堂做个巨大的升级,就是教育最终极的目标是能够让孩子超越老师。老师的培养要花时间,但社会进步又很快,这就产生了冲突。怎么样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短时间里超越老师?我们把虚拟的老师或者远程的老师请到课堂里来。

爱乐奇最早的做的是数码教材,是内容,然后把内容变成课件,同时我们把课件做了升级。一方面可以做AI互动课;另一方面,外教或者远程的中教老师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来授课。孩子可以把线上线下的数据全部融会贯通,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中的上课和课后的作业,全部可以融会贯通在一起,这个就极其有价值。

课后升级

我们在线的产品做了AI双师和真人课以后,课后也可以提升。我们原来是纸质教材,后来变成线上作业,现在通过AI技术变成AI互动课。对孩子的吸引力,或者说场景感机制更强。

昨天晚我看了美国很有名的脱口秀,说他在国内学了五六年,结果到美国一句话都没有用上过,因为他没有在场景中进行学习,那么AI互动课就完全不一样了。同样我们跟阿里巴巴合作,把天猫精灵这种性价比极高的硬件,跟我们AI互动课融合在一起,能够实现教育普惠。

其实课堂通过绿幕的AI互动课,以及回家用像天猫精灵这样的智能硬件,这种结合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教育机构的一些痛点:通过AI老师或者远程的老师,极大提升了老师的能力和素质。教的工作可以在中央厨房或者我们中央教研,机构更好的老师来服务育的工作。因为线下的老师更了解孩子,服务就会更好。再加上原来孩子用手机去学习会忍不住开小差,那用了爱乐奇精灵,有个专属学习功能,孩子其实是没办法看别的网站的。

内容拓展

原来我们主要服务的是幼儿园、小学居多,后来慢慢有了初中甚至高中,我们就开始做更多的内容拓展。一方面我们把素质教育这块做得更扎实、更丰富、更立体。另一方面,全面开始做K12培优的内容。我们跟人教版等大的出版社合作,把公立学校最好的内容基础框架二次研发,然后利用AI技术,、外教/中教资源,二次教育,三次的演绎,进行叠加,进行优化。

比如我们的小学英语同步课,有场景有故事,然后让孩子来操练。跟真实的情况几乎一样,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可以自行选择上课的时间,反复地会看、重新练习。这已经非常接近顶级的老师教孩子的用户体验。但是在情感的方面,需要当地的老师来进行补充,带领孩子参与课程,融入到课程里面。另外还有一块是素质教育升级。我们把《中国好故事》和阅读项目进行了融合。

我今天的重点还是想谈在逆境中我们怎么聚焦最关键的问题,同时进行复苏和突围。我今天没提到营销,并不是营销不重要,而是我认为教育最核心是教书育人。在疫情困境面前,我们这些普通的教育从业者,在这个时间应该要拥抱科技,了解掌握它。对新一代的家长、孩子,这些变化了的用户习惯需求,做出更好的教研和教学服务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别太焦虑,明天一定会有个美好的天气。我们在2021年提前祝愿大家能够坚定信念,怀抱希望,脚踏实地,做出更高品质的教育服务产品。爱乐奇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现场视频

现场图片